2023年9月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在清城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案件公开听证室内,一场关于危险驾驶的听证会正在进行。A女士,一位在代驾将车开到小区门口后自己驾车进入车库时发生碰撞的司机,此刻正面临人生分岔路口。她的血液酒精含量已达立案标准,事故后果轻微,对方当事人已谅解——这些细节都成为天平上的砝码。
宋佳佳律师作为人民监督员,正在聆听这场关于醉驾案件的讨论。作为执业律师,她太熟悉危险驾驶案的辩护要点,但今天,她前面的桌牌写着“人民监督员”。这个新身份,让她看到了司法的另一个切面。最终她与其他人民监督员一致建议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检察机关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我想看见法律的全貌”
自2023年以来,宋佳佳律师作为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办案68次,范围涵盖拟不起诉案件听证、民事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案件质量评查等,其积极履职见证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基层司法实践中迸发的生机活力。
“在法庭上,我们总是站在当事人一方。”宋佳佳律师这样解释自己的角色转变,“而作为人民监督员,我能像医生会诊一样‘把脉’每起案件。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性,不预设立场,基于案件事实和法律法规发表意见。”这种视角转换改变了她看待法律的方式。在代理诉讼时,她要强调对当事人有力的事实和法律观点。而现在,她需要综合衡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对她而言,这份工作还具有超越法律实践的意义:“作为公民,能直接参与司法监督和社会治理,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人民监督员身份成为了她连接法律专业背景与公共视角的桥梁。
“在情与法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在宋佳佳进行的44次危险驾驶案件听证中,前文提及的A案是印象最深刻的。“在聚餐后她实际已让代驾将车开到小区门口,自认为清醒便自行驾车进入车库。与另一辆汽车发生碰撞后,她没有逃离现场,而是等候处理、如实供述、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宋佳佳强调这些从轻情节,在她看来,司法的温度正体现在对这些细节的考量中。在听证过程中,宋佳佳和其他人民监督员一致认为,虽然A女士的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但考虑到后果轻微和悔罪态度,建议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检察机关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司法的温情,在于寻找情理与法治间的最大公约数。”宋佳佳这样总结近70次的听证体会。类似的案件还有某故意伤害案,该案源自于家庭内部矛盾纠纷,但考虑到家庭成员的谅解意愿及家庭和睦的需要,听证会后作出了不起诉决定。“这不是和稀泥或纵容暴力,而是基于全面考量法律法规、家庭情况及认罪认罚情况后作出的专业判断。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不是在法律真空中运行,而是在复杂的社会因素中寻找平衡点。”
这种平衡点需要专业判断,也需要常识和智慧。“非法律专业背景的人民监督员往往能从朴素的价值观出发,提出法律人可能忽略的社会伦理考量。”她认为,“提供了一种补充思考维度,既是独立第三方,也是社会伦理观的折射,这也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所在。”
在细微处,看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回顾近70次参与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经历,宋佳佳最突出的感受是听证程序实质化和检察机关的开放态度。她表示:“过去可能认为听证只是走形式,但实际上,监督意见确实能影响案件处理结果。”她还记得最近一次听证会结束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特意留下听取人民监督员对听证程序、检务公开的意见建议。“这种开放性,让监督意见真正被重视。”宋佳佳坦言。
在清城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案件公开听证室内,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在以一种实实在在的方式运行着。2023年至今,清城区检察院共邀请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活动335次,提出监督意见331件,采纳率100%。在这里,一份份经过充分讨论的案件处理建议被采纳,法律与人情、专业与常识、个体与制度不断碰撞融合。这些鲜活而具体的司法决定,正悄然勾勒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图景。
供稿:第三检察部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
众和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