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是观察中国超市行业的重要窗口。去年,上榜的100家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0.3%至9002.03亿元;门店总数为2.52万家股票配资大盘,同比下降9.8%。外资品牌的表现如何?
会员店是近年来零售企业转型探索的主流业态,沃尔玛正是受益者之一,以1588.45亿元销售额连续第四年蝉联榜首,超过第二名康成投资(764.15亿元)+第三名盒马(750亿元)之和,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功不可没。
作为全球最大的仓储会员制零售商,开市客(Costco)在中国市场同样高歌猛进。自2019年开出首店以来,业绩不断提升。去年实现销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58.2%;单店销售额高达12.4亿元,傲视群雄。
去年,开市客新开2家店,1月和5月分别在深圳和南京开出两家门店。再加上海闵行店、苏州店、上海浦东店、宁波店和杭州店,截至目前,在内地6座城市开出7家门店。
据悉,开市客单店产品SKU大约为3800个左右,比山姆少,涵盖食品、生鲜、饮料酒品、钻石珠宝、化妆品、3C 家电等。去年3月起试水自营线上配送,配送范围在门店8公里之内,会员可从门店订购约400种商品,当天送达。
折扣店是近年来另一大增长迅猛的零售业态,奥乐齐正是典型代表。2019年正式进入中国,深耕上海市场,在14个区开出55家门店。去年销售额直接翻倍,达到20亿元,排名也从第82位攀升至第61位,是榜单上增长最快的品牌。
奥乐齐被称为“穷人超市”,主打口号“好品质,够低价”,主打“超值”系列产品,包括14.9元/盒的400克带皮猪五花、2.8元的800克胡萝卜、10.9元/瓶的980克酸奶等。
今年,奥乐齐走出上海,进入江苏无锡、苏州,无锡圆融广场店、苏州方洲邻里中心店、昆山金鹰店、苏州绿宝广场店陆续开业。截至2025年7月12日,共有门店78家,其中包括4家即将开业的门店(无锡经开诗朗店、苏州世茂广场店、上海曲阳666广场店、奉贤区苏宁生活广场店)。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日本超市大王”永旺(AEON)去年销售额跌破百亿大关,同比减少3%至98.22亿元,排名下滑1位至第14。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永旺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广州天河城开出首家综合百货吉之岛。往后发展,以GMS(综合超市)、SM(食品超市)和购物中心(梦乐城)三种模式进行扩张,独特的进口商品以及每周的优惠活动,成功吸引众多消费者光顾。
不过近年来,广州、武汉、北京、深圳等地的永旺超市陆续有门店关闭。压力之下,公司选择调整策略,关闭表现不佳的部分城市门店,并将新增门店落在优势区域,今年以来已在大本营广东新开5家门店(佛山顺德万象汇店、深圳龙岗仁恒店、广州恒宝广场店、广州天河领展广场店、广州城光荟店)。另一方面,重心转向食品超市,龙岗仁恒店就是永旺超市深圳首家SM店。
卜蜂莲花下滑4名排在第15位,从2023年的120.3亿元降至2024年的90.32亿元,跌幅达到23.6%,门店数量也由2023年的119家缩减到2024年的67家,近乎“腰斩”。
作为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零售品牌,卜蜂莲花(原名易初莲花)于1997年进入中国,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超市品牌,巅峰时期门店数量超过150家。近年来虽然尝试不同业态(折扣店、会员店等),但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卜蜂莲花关店是大卖场业态衰退的表现。当下零售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给过剩,消费者看重质价比,对购物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卖场模式弊端暴露,同质化产品和虚高价格拖累动销,客流持续流失,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必须在软服务、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为顾客带来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才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股票配资大盘
众和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