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
蔚蓝的马六甲海峡上,一声略显生涩却饱含真诚的马来语问候打破了海风的轻语。“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潍坊理工学院的学生曹文泽,很高兴认识你!”近日,在驶过历史航道的游船上,潍坊理工学院的青年学子主动向当地青年伸出友谊之手。
“棒!”一位马来西亚青年用流利的中文热情回应。这温馨一幕正是潍坊理工学院学生骨干赴马来西亚研学之旅的生动缩影。
此次研学之旅,是潍坊理工学院积极落实中马两国《联合声明》中关于“加强两国青年交流,鼓励青年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倡议的具体行动。7月22日-29日,潍坊理工学院组织12名学生骨干深入马来西亚研学。在马六甲郑和文化馆,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郑和七下西洋途经马六甲的历史。“600多年前,郑和船队带着和平与贸易的使命来到这里,没有带来战争和掠夺,而是留下了友谊和合作。”潍坊理工学院带队老师唐晓杰说,“今天我们的青年学子来到这里,就是要让青年一代铭记并传承这种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宝贵精神,这是中马友谊生生不息的基因”。
研学团队深入探访当地华人社团,调研史迹,回望南洋华人与中国革命血脉相连的峥嵘岁月。当了解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曾不畏艰险,远渡重洋,在此播撒革命火种,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民族解放事业时,研学学子隋成雅深受震撼:“先辈足迹虽远隔重洋,其赤诚精神却从未远离,早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血脉的深处。”
行程中格外具有心灵震撼力的一站,是肃穆矗立的马六甲抗日殉难志士纪念碑。学生们整齐列队,久久伫立,年轻的胸膛里奔涌着超越时空的强烈共鸣:“先烈们的牺牲,不只为守护南洋故土,更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此次马六甲红色研学是潍坊理工学院深化思政育人、拓展国际交流的生动体现。据悉,该校多年来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活动,组织学生骨干赴国内外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政教育新路径,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
众和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